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不断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发布时间:2024-03-27
来源: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浏览:121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其丰富发展的过程深刻体现为国家安全理论不断迈向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只有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强化运用理论思维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才能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一、大安全: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全局性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大安全”之“大”与国家安全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息息相关,也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总体”二字紧密相连、交相辉映。正是在大安全理念导引下,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才呈现出显著的开放包容特质,并在治国理政进程中以全局的视野、开放的思维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一是“大”意味着领域拓展。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内外因素也更加复杂。国家安全早已突破了狭隘的传统安全界限,并快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延伸,即便是政治、国土、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也融入了愈发明显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形成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复杂演变的风险综合体。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五对关系”,其中之一即“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11种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此后,国家安全领域逐步拓展至生物、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人工智能、数据等领域,形成颇具开放性的“20+N”国家安全体系。这种拓展显示出不断向非传统安全领域延伸的特点,回应了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突出的问题,深刻反映“大安全”之“大”在安全领域上的发展趋势。

二是“大”意味着主体多元。当前,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明显增强,使得维护国家安全不可能再仅仅依赖于某一主体单枪匹马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强调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立场,国家安全既要一切为了人民,更要一切依靠人民、动员人民。作为一个集合性概念,“人民”是众多人的集合体,在维护国家安全语境下,人民的这种集合性清楚表现为“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多元主体参与。根据《国家安全法》第3条之规定,我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皆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可见,多元主体参与维护国家安全,既是政策层面的硬性要求,亦是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大安全”之“大”与主体的多元性高度契合、一脉相通,深刻反映参与维护国家安全主体在范围上的广泛性,实际上是对“全政府”“全社会”的突出强调。

三是“大”意味着统筹协调。在大安全时代,要有效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领域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资源优化整合,最大限度提升资源调配效能。由是,“大安全”之“大”还表现在大视野、大战略下统筹协调方法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上的充分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强调外部和内部安全、国土和国民安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和共同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这“五个统筹”,并不断深化对发展和安全辩证关系的认识,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升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之一。实际上,也正是由于国家安全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各领域关联性的显著增强,才尤为需要强调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在国家安全体制机制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的建立,则为从大的战略层面更好统筹资源、把握全局性主动发挥了有力的保障性功能。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思想指引

作为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战略思想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实现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理论贡献,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方向道路、核心内容、思维方法等多维度,为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

一是方向道路指引。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纵观人类发展史,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可以完全依靠外部力量、跟在别人后面实现自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我们党诞生于近代以来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从一出生就镌刻着斗争的烙印,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正是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克服惊涛骇浪得出的科学结论,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国家安全上的具体呈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五大要素”,最后落脚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此后“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又成为新时代国家安全的道路选择,并被列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可以说,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原创性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为高举思想旗帜、坚定道路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二是核心内容指引。总体国家安全观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从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时的“五大要素”“五对关系”,到之后内涵不断丰富形成的“十个坚持”“五个统筹”,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随着认识的深化而深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核心要义围绕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根本保证、道路选择、根本立场、必然要求、生命线、主阵地主战场、中心任务、大国担当等理论维度展开,为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提供了统一严整的核心内容指引。而从其内容结构来看,这些核心内容又分别从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地位论、道路论、统筹论、发展论、保障论等方面构成国家安全的“理论硬核”,既有助于指导解决大国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共性安全问题,又充分考虑“两个一百年”阶段我国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充分体现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魅力、宏阔视野和万千气象。

三是思维方法指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关键在一个“总体”,既强调国家安全的全面性、系统性,又蕴含着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多种思维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相互统一的,其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体系。在这个意义上,“总体”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中可以提炼出战略、系统、底线、极限、法治、历史、创新等一系列思维方法,而这些思维方法正是在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进程中得以清晰呈现与不断发展。例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国家安全专章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前者定位为“民族复兴的根基”,后者为“国家强盛的前提”,这即是运用战略和系统思维形成的新思想、新要求。又如,二十届中央国安委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其中,极限思维无疑是对底线思维的有益补充,反映出在新形势下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深刻把握。

三、“两个结合”: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国家安全理论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路径选择。在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构建起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更好把握国家安全基本规律,进而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是以“两个结合”贯通理论与实践,着力构建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两个结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具体指向,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贯通结合,以及理论对实践的正确指导。这一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实践伟力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而从国家安全实践论角度看,就要求我们聚焦重点安全领域、重大安全事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不断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同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就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的生命力和彻底性,有助于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和安全需要的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

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同新时代国家安全实践相结合,尤其是要全面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思想,将其与当代中国安全实践相结合,经系统总结和凝练升华后使国家安全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相结合,在充分挖掘和运用人类文明智慧的基础上,促进国家安全领域中认识成果间的联通与互鉴,不断开拓构建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视野、战略眼光和思维格局。

二是以“两个结合”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好把握国家安全基本规律。历史、现实、未来是相连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深嵌于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空场景之中,只有在“两个结合”理路下,坚持和运用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才能在“大历史”中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基本规律,汲取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坚定理论自觉和历史自信,以史为鉴、推陈出新,不断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

为此,要从三个方面认识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深刻内涵,以更好把握国家安全基本规律。其一,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充分认识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即是一个提出新思想新观点的理论创新过程;其二,要全面深入了解我国国家安全的历史,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传统国家安全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创新;其三,要以战略思维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理论指引下防范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全局性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毫无疑问,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实际上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也是在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只有以“大安全”的全局性视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指引、“两个结合”的基本路径,不断推进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化、学理化,才能在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现代化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彰显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行”。